查看治多县旅游地图 治多县地图全图——治多县地图全图高清版
新功能:点击治多县全屏地图,可以放大地图“全屏”查看哦!
治多县(治多)地图,电子地图,交通地图
治多地图 治多县概况
治多县“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两免一补”政策,整合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乡村“普初”和县镇“普九”的攻坚目标,并顺利通过验收。2007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87%,较上年增长7.5%,中小学在校学生的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到了100%;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2700人,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6.4%。落实人民助学金180.7万元,落实公用经费11.4万元,落实其他教育经费20万元,确保了“三个增长”。全年免除教科书费14.29万元,免除学杂费26.4万元,同时争取到青海霖华公司资金13万元,为索加乡和多彩乡的450名新生解决了被褥。 治多县境内主要草场类型以高寒草旬和草场为主,其次是高寒沼泽草场,高寒灌丛草场和少量疏好草场,植被覆盖度为80%左右,草总面积3317.94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为2821.46万亩,其中冬春草场面积1241.94万亩,夏秋草场面积为1579.5万亩,冷暖两季草场之比为0.79;全县高寒沼泽草场和高寒草旬草场占全县可利用草场93.1%,畜产可食鲜草在200至300斤左右;其次是高寒草原草场和灌丛草场;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畜产可食鲜草100至200斤,全县各类牲畜存栏达43.55万头(只、匹),其中牦牛为123000头,绵羊310112只,马2388匹,人均占有牲畜16.3头(只),适龄母畜比例为49.96%,仔畜平均繁活率为93.3%,成畜减损率为3%,牲畜总增率为31.6%,出栏率为38.2%。 治多县是长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大小河流80余条,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30.95万千瓦。境内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数可达27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640千焦/平方厘米以上。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源已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普及率达90%以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治多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峦重叠,河流沟岔纵横,水流湍急。土地面积达80220平方公里,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30.04%。该县植被的主体是得天独厚的草甸草场。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分布有著名的江荣滩、查荣滩、邦荣滩、雅荣滩和巴荣滩六大草滩,其中仅巴荣滩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全县地形复杂,高差较大,平均海拔4500米,年均温-0.3至-0.6℃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394毫米。 治多县全年补偿医疗费用的牧民达8595人次,补偿费用总额107万元。2007年全县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口总数达22684人,参合率达95%。城镇居民医保参合2095人,参合率达73.9%。完成了一批村级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了管理,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继续推行“三为主”,认真落实少生快富和奖励扶助政策,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有效推动了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城镇新增就业75人,四类下岗失业人员就业30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007年,治多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58.7万元,较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产值12856.63万元;第二产业实现产值3260万元;第三产业实现产值422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2亿元,较上年增长19.2%;年初地方总财力662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收入6476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0万元,增长37%;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93元,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74元,增长17%;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91万元,增长13%,其中个体经济1896万元;全年实现牧业总产值12841万元,较上年增长5.6%;全县的牲畜总增率达40.6%,增长6.79%;出栏率达41%,增长7.89%;商品率达31%,牲畜减损率达2.53%。2006年未牲畜存栏46.06万头(只、匹),其中适龄母畜达21.72万头(只、匹),适龄母畜率达47.2%。 治多县自然条件空间分异强烈,生态环境复杂多变,在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动植物资源。据统计,有高等植物50科184属484种。野生动牧也较多有藏羚羊、雪豹、白唇鹿、野牦牛、藏原羚、狐狸、岩羊、盘羊、藏野驴、雪鸡、麝等珍稀野生动物。治多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锌、石棉、芒硝、水晶、盐、煤等。但因境内形式复杂,海拔高,交通不便等原因还未开采。 治多县境内有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万山之宗昆仑山,百川之祖通天河,动物王国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昆仑山口世纪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牌,江源庐山——烟章挂大山峡谷,神秘的客甲尕哇雪山,绝代佳人牡的浴池,“银湖寿浪”等“嘉洛十景”,闻名遐乐的宗喀巴大师镀金巨像和佛堂内炉火纯青的壁画艺术,堪称“雪域之最、中华瑰宝”。江庆《甘珠尔》石刻经文位居世界之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富有神秘和传奇色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令人叹为观止,还有大量的旅游探险景点和路线亟待开发发展独具特色的高原旅游业的条件已具备,且开发潜力巨大。 治多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古为原始牦牛产地之一。据有关记载,早至4千多年以前,活动在长江源头的人类就经营着简单的畜牧业。大约到公元前300多年,居住在青海湖东部的部分羌人西迁来本境,同当地土著人组成部落群体,亘古至今,勤劳的藏族牧民沿袭逐水草而居中的游牧生产方式,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成为世界上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自隋代开始,治多地区就是玉树族的游牧基地。公元1732年(清雍正10年),清政府对牧区严格控制,划疆定界,设置千百户,清查部落户口,将玉树族归属为囊谦千户领地。公元1822年(清道光2年),玉树族内分演出宗久,雅拉、百户、江赛4个部落,统称优秀族;随着历史进程,优秀族内又分出多得赤沟、巴德3个部落。到清宣统末年,优秀族地区自立体系的7个百户或独立百长部落,一直隶属囊谦五室之下。这期间优秀族地区的畜牧业经济和社会有了稳定发展。1912年(民间二年)后,优秀族地区归玉树理事管辖。到1929年(民国18年)青海正式建省,玉树理事改设玉树县,优秀族地区归玉树县管辖。 相关资讯 |
上一篇:治多县地图 | 下一篇:治多县加吉博洛格镇在线电子地图查询 |